說明OSI模型的層次

每層都有解釋

開放系統互連(OSI)模型

開放系統互連(OSI)模型定義了一個網絡框架來實現分層協議,控制層從一層傳遞到下一層。 它現在主要用作教學工具。 它從概念上將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分為7層,按照邏輯順序進行。 較低層處理電信號, 二進制數據塊,以及跨網絡路由這些數據。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,更高級別涵蓋網絡請求和響應,數據表示和網絡協議。

OSI模型最初被認為是構建網絡系統的標準架構,事實上,當今許多流行的網絡技術都反映了OSI的分層設計。

07年1月

物理層

在層1,OSI模型的物理層負責通過網絡通信介質將數字數據從發送(源)設備的物理層最終傳輸到接收(目標)設備的物理層。 第一層技術的例子包括以太網電纜令牌環網絡 。 此外, 集線器和其他中繼器也是標準網絡設備,它們在物理層運行,電纜連接器也是如此。

在物理層,使用物理介質支持的信令類型傳輸數據:電壓,射頻或紅外或普通光脈衝。

07年2月

數據鏈路層

當從物理層獲得數據時,數據鏈路層檢查物理傳輸錯誤並將比特打包成數據“幀”。 數據鏈路層還管理物理尋址方案,例如以太網網絡的MAC地址,控制任何各種網絡設備對物理介質的訪問。 由於數據鏈路層是OSI模型中最複雜的一層,因此它通常分為兩部分,即“媒體訪問控制”子層和“邏輯鏈路控制”子層。

03年7月

網絡層

網絡層在數據鏈路層上增加了路由的概念。 當數據到達網絡層時,將檢查每幀中包含的源地址和目標地址,以確定數據是否已到達其最終目的地。 如果數據已到達最終目的地,則此第3層將數據格式化為傳輸到傳輸層的數據包。 否則,網絡層更新目標地址並將幀推回到較低層。

為了支持路由,網絡層維護邏輯地址,例如網絡上的設備的IP地址 。 網絡層還管理這些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間的映射。 在IP網絡中,這種映射是通過地址解析協議(ARP)完成的

04年7月

傳輸層

傳輸層通過網絡連接提供數據。 TCP是傳輸層4 網絡協議的最常見示例 不同的傳輸協議可能支持一系列可選功能,包括錯誤恢復,流量控制和支持重新傳輸。

07年05月

會話層

會話層管理啟動和拆除網絡連接的事件的順序和流程。 在第5層,它支持多種類型的連接,可以動態創建並在單個網絡上運行。

06年7月

表示層

表示層是任何OSI模型的最簡單功能。 在第6層,它處理消息數據的語法處理,如格式轉換和支持上面的應用層所需的加密/解密。

07年7月

應用程序層

應用程序層為最終用戶應用程序提供網絡服務。 網絡服務通常是與用戶數據協同工作的協議。 例如,在Web瀏覽器應用程序中,應用層協議HTTP打包發送和接收網頁內容所需的數據。 這個第7層向表示層提供數據(並從中獲得數據)。